许多水平很高的人,都对AI Coding抱有更客观的态度 像Geogre在他的这篇博客上提出了和tsoding在X上发的 一篇推文发表了类似的观点,即LLM只是更差的编译器而已,而自然语言(这里主要是English)是非常差的「编程语言」,所以他们不看好,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完全不看好AI的发展。反而是有些日常只做着平庸工作(不等于不挣钱)的人,只会重复纺织机与旧纺织工人的故事, 嘲笑别人不会使用「先进工具」 I’m not against AI at all, I’m pro recognizing its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as a tool, and once you do that, if it makes sense for your workflow by all means use it. I also think AI will continue to improve at a careful and steady pace. What I’m against is hype. 这篇文章本身不长,也没有用很多高科技词汇(刻意为之的),并不难理解,推荐去读一下,随便摘录几句我觉得值得思考的 In my old age I’ve mostly given up trying to convince anyone of anything. Most people do not care to find the truth, they care about what pumps their bags. Some people go as far as to believe that perception is reality and that truth is a construction. I hope there’s a special place in hell for those people. ...
AI Should Make People Think More
在2025年的今天,「AI」作为一个概念实在是太火了,所有人都在讨论LLM和AI,不同的人观点也不一样:乐观的、悲观的、利益相关的鼓吹、真正考虑AI作为生产力的、对自己的生产任务有着深刻认知的、在编码/软件编程领域只是初步体验的。我不想说谁对谁错,只想尽量中立地列几点自己的一些想法,没有什么逻辑,可能涵盖多个立场 AI作为新工具,确实能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提升一些效率,我确实经常使用 模板文章 次抛脚本 文档格式整理 对话激发灵感 接触新领域 简单给自己的产品出个可用的前端 …. AI或许可以帮助人类(特别是牛马们)更深刻地思考生产力、效率、生产关系与幸福生活的关系,在更长远的时间范围内,激起社会变革,哪怕它如《全球通史》所说的,经常落后于技术变革 「生产力」提升了,毕竟目前的生成式LLM更的很擅长「流畅地生成一些看起来正确的东西」,你的效率真的提升了吗 哪怕效率提升了,你真的更早下班了吗,挣更多钱了吗 你真的在AI的加持下,离自己的梦想、或者梦想中的生活更进一步了吗 AI这个概念被窄化和炒作的太多了 AI不等同于生成式AI,更不等同于LLM大模型 现在的LLM,我仍然不认为它具备真正的「推理」或「思考」能力。它或许很擅长从语料中发现一些「模式」(pattern),这些模式的表现形式远远超过传统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所能做到的,但这应该不是所谓的「智能」,除非你认为,擅长模仿就等于更高的智能 拿LLM产出的东西作为圭臬,包括但不局限于解决一些特定领域的问题、上网和人对线等等 AI在软件工程上的应用 软件工程并不仅仅是编码,还包括用户需求理解、沟通、测试、集成、性能优化、迭代等等等等,目前的AI显然不能全部做到 如果一个项目只有你一个人维护,你自己对整个项目负责,那么完全没有问题;不然的话,就不要让AI快速拉💩然后让别人去擦,这是对项目里的其他人非常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对产品不负责任的行为 所谓Vibe Coding,如果你接受Vibe后就要一直Vibe,一直给Anthropic/OpenAI们持续送钱的同时,自己一步步失去去项目的理解(功能、安全性、性能等等),那当然也没问题,我只能说: Good Luck… AI是要用数据训练的,人们是真的不在意自己的数据被随意获取和利用啊… 谁真正用AI挣到钱了 老黄、卖课的 哪怕是OpenAI/Anthropic等等,现在也正处在烧钱的阶段 独立开发者的作品们,且不说有没有实现盈利,就算实现了,它真的是「AI」相关的功能带来的吗
Linux下多显示器与高分显示器踩坑
前言 仅做简单记录和对比 X11 + i3 双显示器的切换支持非常好 i3 会默认将workspace 1 放在primary显示器上,2放在另一个显示器上,当然你也可以通过i3 config进行自定义的设置,不配置的话,默认行为类似: workspace 1 output <output 1> # <output 1>为你想workspace 1放置的显示器 workspace 2 output <output 1> 通过切换workspace在各个显示器间切换时,鼠标也会跟着进行聚焦,非常方便 可以用arandr工具进行图形化的配置与指令生成,它是xrandr的一个GUI封装 高分(3840x2160)支持一般 通过设置~/.Xresource 里的Xft.dpi: 192来进行4K显示器下合适的缩放,但是: 所有显示器都会使用一样的dpi设置,也就是你的内建显示器如果原本是一个分辩率没那么高的屏幕,字会变得很大 不是所有应用都遵循一样的缩放原则,比如你可能要单独设置GDK_SCALE或QT_SCALE_FACTOR等环境变量来指定缩放比例,或者像Firefox/Chromium这样的应用都提供了图形化或者启动时传递参数的办法,指定缩放倍数,如--force-device-scale-factor=1.5等等。根据你使用应用所使用的GUI框架,可能要按需设置 不支持分数缩放(fractional-scaling)或支持得不好 通过xrandr --output xx --scale 0.5来进行缩放,全局会放大,但是应用内的渲染,像文字什么的,很可能经是有点糊的 如果对高分的设置有较强的需求,可以考虑使用Waylnad 如swaywm, Hyprland等。 Wayland是更先进的图形协议,正在不断发展,老的X11架构支持很有限了。 但是Wayland目前可能还有一些兼容性问题,例如对N卡的驱动支持上面,如果是N卡场景或者是用XWayland进行兼容的话,有时候性能可能还没老的基于C-S架构的X11好,按需使用吧。 我的配置文件仓库 https://github.com/ChaosNyaruko/dotfiles
ArchLinux + i3 下的Rime输入法安装和使用
主要参考资料 Arch Wiki: Fcitx5 Arch Wiki: Rime Rime Wiki 安装fcitx5 fcitx, ibus也可,后续的操作思路应该是差不多的,可能目录和一个GUI的包有差异,但我没有尝试,fcitx5应该是最新的吧 $ pacman -S fcitx5 fcitx5-qt fcitx5-gtk fcitx5-rime fcitx5-configtool 启动fcitx5 ,并设置启用Rime 在/etc/environment 或 ~/.pam_environment 中 设置环境变量 我使用X11+i3,不同的桌面环境需要设置的不一样,具体参见Arch Wiki: Fcitx5 或Fcitx官方Wiki GTK_IM_MODULE=fcitx QT_IM_MODULE=fcitx XMODIFIERS=@im=fcitx SDL_IM_MODULE=fcitx # 如果你使用基于SDL2的应用,主要是游戏的话,设置这个 GLFW_IM_MODULE=ibus # 据说只有用kitty才有可能需要设置这个 完成基本设置 最好是重启你的桌面环境或系统,这时候应该就可以在各个应用里使用输入法进行中文(或其他语种)的输入了 五笔支持(其他方案同理) 下载或用pacman安装rime-wubi 为你的Rime增加新的schema,通常为将你的schema和dict文件复制到~/.local/share/fcitx5/rime/下(ibus/fcitx可能是~/.config/rime/fcitx(ibus)),并在default.custom.yaml的scheama_list段落下插入schema: wubi86。如果你还需要其他输入方案,例如拼音,在后面增加就好了。 修改完后,重新部署Rime(比如点击托盘->Deploy) 你可以使用ctrl+`来切换不同的「输入方案」,各种快捷键都可以自定义 文件结构示例: Rime ├── default.custom.yaml #自定义修改主文件 ├── emoji_english.schema.yaml #emoji方案 ├── extended.dict.yaml #emoji码表 ├── wubi86.dict.yaml #86五笔的码表 ├── wubi86.schema.yaml #纯86五笔方案 ├── wubi_pinyin.schema.yaml #五笔拼音方案 └── wubi_trad.schema.yaml #繁体五笔的方案 # default.custom.yaml 文件 patch: schema_list: # 對於列表類型,現在無有辦法指定如何添加、消除或單一修改某項,於是要在定製檔中將整個列表替換! - schema: wubi86 - schema: luna_pinyin - schema: emoji_english 设置fcitx5自启 我是在i3配置里加了一行,视你使用的发行版/桌面环境自行决定 ...
笔记本折腾Linux碎碎念
前言 前几天给自己的老Magicbook装了Linux,有些想说的东西。 网上一大堆讲Linux系统安装和通用的踩坑记录文章,再加上现在有各种大语言模型,我就不班门弄斧了,本文只简单记录下我的个人体验、想法、推荐做法和坑,不涉及具体安装步骤或某个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像一些碎碎念吧(绝对不是因为懒😅)。 由于我个人是有Linux的使用经验的,所以后面想法和经验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仅作参考。如果你一定需要一些标签,来帮助你确定你是否也适合这么干,那相关的个人标签如下: 我暂时不太需要Office:我在大学毕业后基本没打开过Office套件了 我很习惯类UNIX环境下的工作流,目前主业是个后端开发,主要开发环境是远程的开发机(跑Debian的公司魔改版) 我更喜欢开放生态,比如相比App,我更喜欢能网页访问 我没有啥游戏需求 我讨厌被强制审美 我讨厌用硬件性能掩盖软件的缺陷,世界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好的设备 我不是自由软件战士,我也没那么hacker,但我热爱并感谢开源 … 为什么要用Linux 折腾Linux好玩,差生文具多,咋了 实在憋不住,Fxxk Microsoft! 至少在操作系统这个产品上,微软正在变得越来越流氓和不可信任,不然也不需要我们自己各种「曲线救国」,比如少数派的一篇文章中,有一句评论是这样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自己买的设备不能有完全的控制权居然是可以被接受的了。 我不完全同意,但是我觉得至少就电脑这样的工具来说,我至少应该有得选吧。 而Windows呢,什么「微软电脑管家」(还是国内特供,TM的双标)、用Web技术栈开发操作系统页面(勉强可以接受)、无法控制更新发生的时间、无法彻底卸载Edge、不知道哪次更新都在后台运行一个莫名其妙的服务,肆无忌惮地侵占着你的电脑硬件资源。 像「Recall」这样的功能更是完全不可理喻,堂而皇之地用你的设备、你的算力、你的网络偷取你的数据。说实在的,在道德和边界感层面,相较起来苹果和macOS都显得眉清目秀的,至少macOS你不点击「安装更新」,你不会需要担心你下次唤醒电脑的时候在那转圈更新。这台2019买入的Magicbook,一开Windows内存占用直接70%+,而且还不知道在后面跑着什么,我用网页刷LeetCode都卡 电脑对我来说主要还是做事情的工具,娱乐属性没有特别特别高,需要的部分用网页+浏览器基本就解决了。用Linux,配合轻量的窗口管理器或桌面环境,基本上生产力上就够了 我不是什么极简主义者,我只是想对自己的依赖尽可能可控、尽可能少,发展着发展着就像是个极简主义者而已 为什么不用双系统 双系统的引导折腾起来太麻烦了,而且Windows 我是讨厌现在的Windows,而且我的电脑带不动Windows了,一开机就只能听着风扇转,哪怕我只想放在大腿上临时处理一些事情,也烫得要死。我也不是完全不会用Linux,那我还留着Windows干啥 为什么用Arch这个发行版 这个问题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Linux本身,但毕竟是个日经话题,就提一嘴 社区很强大,被传教了🥲 Arch的包很新,而且是滚动更新的,这意味着我可以直接下到最新版的软件,而且从pacman下载的包很少需要处理依赖问题 我之前在虚拟机上折腾过了(含桌面环境),确实蛮不错的,我基本上能掌控自己电脑上有什么 整体感想 资源占用小到我穿越回20年前 我感觉我的老笔记本焕发了新生,只说开发体验上,甚至比我的主力Macmini还还舒服顺手,因为Mac原生不是平铺式的窗口管理,不过还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我的电脑是2019款的MagicBook(8+512)的锐龙版,配置是比较低的,当时也只卖3000左右。 以下对比可能并没有那么严格,但是挺能说明问题的了。内存占用完全是数量级上的差距,CPU我还给微软留了点面子,其实它经常会有一些Windows自带服务把CPU拉到100%(与此同时风扇和我的血压也上去了) 之前用Windows的时候,一开机就70%的内存占用,稍微开点什么就80/90+,几乎干什么都卡 + 发热 + 风扇狂转。 安装完ArchLinux + 一些必要的服务(比如sshd/bluez/xorg-server/clash/…等)+ 轻量级桌面/窗口管理器(比如i3)+ 终端 + tmux,占用内存才400MB!!加一个Firefox播放B站视频,也才1G多一点(见下图)。 再次,Fxxk Microsoft。 安装过程出乎意料的顺利 我是下载的完整镜像,并使用自带的archinstall脚本,一次就安装成功了 安装过程中除了一开始连无线网络需要查一下iwctl的使用,其他完全没碰到任何问题! 像显卡驱动之类的,archinstall脚本里会推荐你安装哪些开源驱动(不过我的Magicbook用的是AMD的集成显卡,A卡的开源驱动表现要比N卡稳定很多),甚至还支持你选择用什么样的桌面方案(当然我选择了Minimal,啥也别装) 不过在此之前我还是建议你阅读并实践下ArchWiki上的Installation Guide,用起来脚本来会更有谱,之后万一真碰到问题知道怎么查。 我之前在虚拟机上折腾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ARM镜像的原因,甚至还不支持archinstall,是手动从分区、安装、引导一步步手操的,甚至还要自己改路由表才能联上网(是我自己的操作问题),但整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也蛮有意思 对很多东西的支持程度超出我的想象, 可能是因为Archlinux一般能保持及时的内核更新? 触控板甚至还可以支持「轻触以点击」(当然要自己写两行配置,很简单,网上一下就搜到了) 调音量大小的那个键居然是可以直接用的,包括调节内置键盘背光的键,也是可以用的,可能这段控制逻辑主要是放在主板或者其他硬件上的吧 使用OBS的时摄像头和麦克风也是可以直接用的 蓝牙/网卡都是默认直接可用的,只是最好装一个配置的TUI/GUI,一开始的时候方便一些 … 虚拟机上有的问题,到了物理机上反而没有了(是不是很反直觉…),少折腾很多,不过也可能是因为Arm架构的问题… ...